集团地址
德阳市千山街三段87号十三届全国政协第6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9月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培养造就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1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126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大家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做了扎实工作,为乡村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涉农职业教育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仍然突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适应,与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不匹配。
委员们建议,要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督促地方各级政府真正把培养“三农”人才摆在重要工作议程,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出台能落地、可考核的支持政策,新一轮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建设要向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及边远地区倾斜。要完善各类涉农职业院校布局,鼓励把高职办到县城。要优化涉农专业设置,面向市场设专业,增加农技推广、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适用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要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灵活采取田间课堂、农闲进修等多种方式,把知识技能送到家门口、送到生产一线。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专兼结合,吸引更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涉农职业院校任教,鼓励把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要提高“三农”人才社会地位和相应待遇,增强荣誉感、获得感。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韩鲁佳、孙东生、李冬玉、郭跃进、王桂英、王绚、苏华、张玉清和专家学者张义珍、方乃纯发言。教育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人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参与协商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参加会议并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返乡人员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发言。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返乡人员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苏华
据统计,2020年全国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1%,返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技能缺乏,难以支撑乡村振兴。服务返乡人员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建议:
一、着力构建返乡人员培训体系,大力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
一是加快建设乡村培训基地。就地就近,把返乡人员需要的职业培训送到家门口,提升知识文化水平,掌握实用技术。
二是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培训,使返乡人员掌握乡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百姓的带头人。
三是发挥涉农职业院校作用。灵活设置专业,建设乡村振兴相关的骨干专业群。鼓励涉农职业院校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培养高素质农民。
二、完善培训和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促进返乡人员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培训和需求紧密对接的机制。发挥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筹作用,为返乡人员提供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使培训就业创业和乡村的产业发展全方位融合。
二是加大培训就业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统筹使用中央和省市县安排的各项资金,完善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和信贷保险制度。
三是实施返乡创业人才遴选扶持计划。在农业产业薄弱乡村遴选一批返乡人员,通过职业院校培养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例如,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培养了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带动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旌韵高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