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地址
德阳市千山街三段87号为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帮助阿坝地区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教育质量,11月26日,中江继光实验学校迎来了一群高原上的客人——若尔盖巴西乡中心学校老师。巴西乡老师一行参观了继光实验学校校园,并走进语文和数学课堂,观摩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语文和数学示范课。
语文低段教学:创设童话情境,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地识字、阅读。
一年级的艾晓苹老师示范了《比尾巴》一课。艾晓苹结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老虎先生来信”的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与老虎先生的一次次汇报中完成识字和阅读任务。识字教学中,艾晓苹给孩子们渗透“结构归类”“偏旁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孩子分类识字、主动识字。阅读教学中,艾晓苹以“读准确,读通顺,读好问句”为目标,采用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学生与老虎先生对读的形式激发孩子朗读兴趣。艾晓苹不仅注重朗读训练还注重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她指导孩子们用“长和短”以及“好像”,仿照课文中的语句来练习说话,既积累了语言又训练了孩子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语文中段教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合单元目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的唐云春老师示范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唐云春围绕三上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切入,抓住“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西沙群岛,从而理解“富饶”的含义,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为巩固语文要素,唐云春采用了随课微写,以训练学生能借助关键语句,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来习作。
语文高段教学:品味语言文字,想象散文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魅力。
五年级的张莹老师示范了《四季之美》一课。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四季之美,美在不同时间段。张莹带领孩子们静静地品味语言文字,引导孩子们在对比中、在思辨中、在图片和视频的辅助媒体中,感受四季画面的动静相宜,想象文字创造的美丽情景,认识作者写作的独特视角和细腻笔法。
数学低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概括能力。
王元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时间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认识起来也很有难度。课堂上,王元从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开始,利用多媒体直观的演示钟面的组成及时针、分针的运动,给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造成极大的冲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整节课,王元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利用“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明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数学中段教学: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注重学习品质的养成。
彭小琴老师以典型问题为教学的主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学生思维过程的暴露,引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层层推理、深入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认知、提升认知。本堂课通过让学生描一描、围一围、测一测、算一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经历的过程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帮助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学高段教学: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数学知识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徐丹老师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本课教学内容特点进行的设计。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等过程,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在关键部分设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示范课后,学校教学质量发展中心副主任郭福海和数学教研组组长王元与观课老师们作了深入交流,特别对继光实验学校语文和数学的日常教研,从集体备课、组内研讨、上课、课后反思作了细致交流。
此次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两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两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藏汉一家亲,携手同进步。
杨蓉 曾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