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集团地址

德阳市千山街三段87号
咨询电话
0838-2552880
发展民族地区职教 助力扶贫攻坚战役
发布时间:2020-09-15 17:06    阅读量:0

——苏华同志扶贫攻坚先进事迹 


       他是一位温和的办学者,但又有着坚定的目标,果敢的行动。

       30年来,苏华以一腔报国之志,一颗爱民之心,投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无数技能人才,帮助千万家庭脱贫致富。他多次调研贵州黔西县民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力捐助和开展职教扶贫工作,为民族地区学子创建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条件。在民族地区办学期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困难,在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为服务“三农”、扶贫攻坚和减缓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破解了民族地区优质职教资源严重不足的难题,为民族地区孩子成长成才、优质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

       授人以“渔”,将致富的技能传播和普及到贫困地区百姓的手中,使新一代青年人获得技术与技能,阻断贫困“代际相传”,这样的扶贫才会事半功倍,才能切实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燎原星火,使绝大多数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苏华的内心一直坚定这样的信念。这份信念不是偶然,而是来自于他在民族地区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扶贫实践。

       贵州黔西县彝族学生李彩兰的家在离县城很远的山村,从村里到县城,要走十多个小时的山路。这里交通闭塞、教育落后,人们靠天吃饭,没有一技之长,很多家庭经济困难。

       六年前,李彩兰来到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习,苏华针对她家实际情况,免除了她一切学习费用。刚到学校的李彩兰,文化基础很差、普通话说不好、性格自卑内向,但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职业技术,三年学习期满,顺利毕业。如今,在上海某公司任客服助理的李彩兰,月纯收入已有6000多元。李彩兰的成长故事就是数千万民族贫困地区中职毕业生就业成才的缩影。

       十多年来,苏华创建的职业院校为贵州黔西县、河北丰宁县、四川凉山州等民族地区培养各民族学生达万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000多人次,毕业生98%获得中级及以上技能证书,就业率达99%。帮助上万名适龄青年掌握一技之长,推动了上万个家庭脱贫。

       所办院校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新兴集团、一汽大众、LG等10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50余个企业开办订单式培养班,累计培养初级、中级、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50多万人。深化产教融合、做实校企合作,不但为地方输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更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孩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城市、大企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08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四川省职业教育攻坚大会,苏华作为唯一职业院校代表在会上发言,着力汇报职教扶贫体会。2009年以来,苏华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职教扶贫大会会议精神,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入调研,决定在民族地区开办职业院校,把职教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前后投资3亿多元举办了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院校。

       在筹办职业院校的过程中,他所经受的艰辛现在回想起来都充满着“酸楚的眼泪”。首先,“办学许可证”的获得可谓“煞费苦心”。多少次跑省教育厅,他已记不住了;多少次请专家指导,他也数不清了;多少次在论证会上,说得口干舌燥,他都顾不得了。其次,院校的修建可谓“劳其筋骨”。西昌、会理本是高海拔地区,身体的不适是“意料之中”的事,西昌、会理两地学校几乎是同时开工建设,对他的身体和意志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成都到西昌、从西昌到会理,路途遥远、山路崎岖,要跑上十几个小时。白天头顶七月太阳的炙烤,夜晚披星戴月。如此等等,在工地现场“监工”的他哪里还能把自己当成“老板”,他心里着急呀,心里想着,只要工地提前完工,学校就能按时“九月”开学,这一批凉山彝族的孩子就不会被耽误一年,“职教扶贫”的工作就会早一点落实。

       “还好,当年的建设工作一切顺利,没有耽误凉山彝族那一批孩子,没有辜负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托。”苏华说到这里,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

       学校的硬件建设好了,学校的软件建设更重要。做到“一流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实训设备、一流专业设置、一流就业服务”,为此,苏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访问学习了国内几十所职业院校,从专业设置到培养目标,从教师队伍建设到学校管理,力主专家办学,坚持高标准办学,让凉山彝族的孩子在自己家门口都能接受到国内最优质的职业教育。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他所举办的职业院校以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构建了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苏华在凉山地区的职教扶贫实践,得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高度称赞,群众赞誉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立足脱贫攻坚,拓宽帮扶渠道

       办教育要立德树人,还要资助育人。苏华说,“要真正发挥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的作用,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苏华创办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每年为5000余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生活费1000多万元。30年来,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贫困家庭子女减免学杂费达3亿多元。

       苏华组织旗下学校参加四川省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彝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累计培养“9+3”项目学生千余人。

       苏华先后为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四川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等捐款2660余万元,包括组织捐款1000万元用于贵州黔西职业教育发展,为民建四川省委关爱老会员“温暖工程”捐款300万元。

       引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款300万元支持河北丰宁县建设双师课堂项目;投入100万元购买丰宁县土特产,助力丰宁县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苏华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号召,积极参与“授渔计划”,免费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170余名困难家庭的孩子在所办的德阳黄许职中提供职业教育;捐款300万元,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职中购买设施设备、培训管理干部和双师型教师,并派驻专职副校长等管理人员帮助学校发展。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平山职校200余名各民族学生免除学费60余万元。

       参与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帮扶少数民族地区项目:2017年凉山州布拖县18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96000元,2018年凉山州布拖县30人、甘洛县30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385000元,2019年凉山州美姑县50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285000元。

       参与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同心温暖”工程项目:2017年甘孜州泸定县8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38278元,2019年凉山州越西县30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135864元。

       参与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项目:2017年30人中式烹调师减免学费37774元,2018年40人电子商务学生减免学费112662元。

       参与人社部、全国总工会扶贫就业培训项目:2017年培训各工种350人,共计减免学费210万元;2018年培训各工种330人,共计减免学费198万元;2019年培训各工种295人,共计减免学费177万元。

践行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苏华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团结的政策,将民族团结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学校文化和教育阵地,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渗透,净化育人环境。在教育实践中,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指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把各民族师生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2011年,苏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苏华获民建中央“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

       十余年来,苏华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对民族地区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说,“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能深刻地感受到‘成才一人,脱贫一家’的重要意义。”苏华不但躬身职教脱贫的实践,还撰写《关于在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开展职教扶贫的建议》等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多篇提案,为促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多方呼吁。

       苏华曾写了一首诗回顾自己职教脱贫和扶贫攻坚的历程,其中两句这样写道:“忠肝不惧创业难,壮志践行报国心。百计千方谋发展,廿载攻坚献吾身。”这是苏华作为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对自己几十年工作的真实概况,也是他在这场“职教脱贫”“扶贫攻坚”战役奋斗的终极目标。


(苏华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