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集团地址

德阳市千山街三段87号
咨询电话
0838-2552880
【人民政协网】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记“平民教育工作者”苏华
发布时间:2012-08-03 09:00    阅读量:0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谈到民办教育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情系西部教育的“平民教育工作者”。他,就是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

22年前,苏华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开始了他壮丽的教育人生,先后在四川和贵州举办8所职业学校、4所基础教育学校、1个培训中心和1个就业指导中心,创建四川省第一家教育集团,为社会培养了36万余名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大中专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帮助数万个家庭脱贫致富。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折射着当代民办教育人的辛勤和汗水,闪耀着当代民办教育人的理想和信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职业技术教育》杂志选为“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十大人物”,被《中国西部》(教育版)杂志评选为“2011年度影响中国西部教育十大人物”。

矢志不移,创建精品学校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感慨于一路前行都伴随着政府决策的支助与扶持,苏华说得最多的,就是时代的推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提出“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民办教育由此迈向第一个发展高峰。到1989年,仅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大城市,各类民办学校已有2000多所,在校生达到了300多万人。

90年代初期,苏华带着自己多年积蓄投身民办教育事业。从最初的职业培训班,到涉足义务教育,再到教育门类齐全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从丘陵大县崛起的中江职业中专,到响誉四川的德阳外国语学校,再到贵州省毕节地区举办黔西职业技术学校;从单纯的社会培训,到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终身教育的纵向一体化直通车式集团化办学。苏华走出的每一步,都走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1990年到1995年,苏华一直从事职业培训。五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教育的感情越来越深。尤其看到学员们经过技能学习培训,纷纷就业创业,勤劳致富,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意义。苏华曾说:“我感到我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成功成才,生活更加富裕,家庭更加幸福,这成为我最大的快乐源泉。”

2002年以后,我国房地产、采矿业强势崛起,很多人建议他将资金投向这些回报率高的行业,他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仍热心于为社会打造更优质的教育服务。2002年,苏华毅然把创业以来的上亿元积蓄投入到德阳外国语学校的建设中。有好友劝他:“老苏,你一旦把这些钱转入到学校的账户中,就不再是你个人的财产了,你以多年积蓄举办的德阳外国语学校,也不再是你的个人财产,而是属于学校的法人财产,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值得了?”面对质疑和担心,苏华没有动摇,反而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办学。

正如媒体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温和的办学者,却有着犀利的主张,坚定的行动。他以极强的判断力、适应力,将个人行为与地方政府意志恰切相配,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地区成功推动民办与公办双重体制的融合,率先实践职业教育的集团化、连锁化办学。”

辛劳和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建校10年的德阳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优质中学,中考A等级学生比率连年名列德阳市前茅,连续五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重本上线率居德阳市第一名、五年德阳文理科状元花落德外;投资2亿元修建的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职教改革“中江模式”享誉四方。

不仅如此,他一手创立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的每个成员单位都是本区域的优秀学校。2012416日,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等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同黔西县委、县政府达成了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共识,并签订了《关于合作举办黔西县职业教育协议书》,标志着苏华领导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在四川取得成功后,又开始迈向全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穿越灾难,由悲壮到豪迈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下属有7所学校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损失9600多万元。对于一个发展中的教育集团来说,这种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余震不断,很多师生不敢住在房间里,当时住在学生寝室的苏华,第二天就要求学校把他安排在顶楼。老师和同学们看到董事长都住在顶楼了,紧张情绪大为缓解,为学校尽快复课创造了好的基础。这一住就住了一年半,成了远近闻名的“住在学生宿舍的董事长”。

地震突如其来,苏华面临着繁重的重建任务,他提出了“不能等、不能靠”的主导思想,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展开自救,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用。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大家都睡了的时候,他还在办公室,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资金、如何尽快复学、怎样确保重建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在全力自救的同时,苏华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为其他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免费为300名什邡灾民供应食宿,免费安置中江县1000余名医务人员和病员,同时还捐款100余万元和大量物资。

经过了近三年的重建,苏华完成了的难以想象的大量工作,45岁的他头发白了许多,但他领导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程,累计完成校舍重建16万平米,购置设施设备7千多万元,目前集团运转良好,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走进凉山,情系民族教育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职业教育最薄弱的市州之一,经济基础差、条件非常艰苦。2008年,四川省召开了“职业教育攻坚大会”,苏华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根据自身多年举办职业教育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资源,累计投资3亿多元,先后在凉山州会理县、西昌市举办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和四川省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以国内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孩子打造国内一流的学习、生活、实训环境。目前,会理职校、西昌职校的在校生人数突破1万人。

办学以来,会理职校和西昌职校在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安置水平领先全省。两所学校共计与全国100多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50余个企业完成订单式定向培养数千名毕业生,累计完成社会就业短期培训逾万人,帮助数万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为民族地区孩子成长成才、实现优质就业,做出了贡献。

苏华在凉山州民族地区的职教实践,破解了民族地区优质职教资源不足的难题,减轻了政府办学的资金压力,快速扩大了民族地区职教规模,直接或间接帮助上万经济困难家庭脱贫致富,获得了当地彝族同胞和其他少数民族同胞的高度认可,被当地老百姓称赞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人。

感恩社会,热心慈善事业

了解苏华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为人谦逊,低调朴实;他生活简单,一件打折衣服能穿好几年;他工作投入,刻苦勤奋,每天忙到深夜,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几乎没有节假日;他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在食堂排队打饭,还和同志们利用午饭时间一起讨论工作;他还时常利用下班时间和干部看校园、到工地,研究工作,指导学校的各项建设。有员工担心他的身体,建议他多休息,他风趣地说:“一边散步一边讲工作,一举两得,好得很嘛!”

苏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对他的“孩子们”却非常慷慨。“真正发挥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的作用”,是苏华长期恪守和努力的信念之一。职业学校中2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经济条件薄弱的家庭,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打工。面对这一情况,苏华感到非常揪心,提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每年为5000余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生活费1000多万元。

创业22年来,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不仅致力于创建人民满意的优质特色教育事业,同时也努力在推广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和社会公益等方面为地方作出积极的贡献。苏华先后向成都市府南河改造工程捐资30万元;向中江县特殊教育事业捐款60万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向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款100万元; 2010年向中华同心温暖工程捐款1000万元。22年来,累计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为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生活费,为下岗职工减免培训费等共计1亿多元,安置下岗工人、农民工3万余人,目前尚有600多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在其集团所属学校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担负起传道授业者的职业使命,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苏华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于是一系列毕业延伸教育制度应运而生。凡因自身原因或企业原因,学生到企业后不适应岗位、异地水土不服、企业没有按合同履约等情况学校都将无条件援助,并为学生的维权或协调工作免费服务;而回到家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学校将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继续学习培训或另择就业,直到学生有满意合适的工作岗位;学校与企业随时保持联系,同时做好学生回电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免费为学生跟踪服务三年,实现了就业稳定率97%以上。

殚尽竭虑  积极参政议政

在担任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期间,苏华深入调研,花了大量时间撰写提案,努力为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苏华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思考尤为深入,在经过多方调研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提案。他主张围绕四川省职业教育三年攻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将四川省建设成为西部职教高地。主持完成了《关于推行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的建议》等多项科研成果,累计撰写了《加快中职教育发展,推进全省职教攻坚》、《提升德阳职教水平,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关于省市共建,打造西部职教高地的建议》等提案百余篇,其中他撰写的《政府支持,民间效力,成立四川中华职业教育社》等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被相关部门采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苏华同志的敬业、勤业和乐业,深深地感染和带动着周围的人们。苏华曾写了一首诗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其中两句这样写道:“忠肝不惧创业难,壮志践行报国心。百计千方谋发展,廿载攻坚献吾身。”这是苏华作为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已经走过的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如今,苏华率领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更加意气风发,蒸蒸日上,正乘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春风,朝着管理科学、运转高效、质量一流、品牌卓越、效益显著的全国著名教育品牌和示范性教育集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